41、尊贵无比

易楚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笔下文学 www.hbxwx.net,最快更新长乐夜未央最新章节!

    张贺是真的如释重负了。

    ——从接到遗诏,第一次见到刘病已开始,张贺便全心全意地为他筹谋、忧虑……

    ——筹谋他的未来,忧虑他的生死荣辱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——如果刘病已真的只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宗室子弟,那么,时至今日,张贺已经完全不需要为他担心了。

    ——属籍宗正、爵位、家赀、妻、子……

    ——该有的,能有的……张贺都会为他安排好!

    ——最重要的是,刘病已没有入仕。

    ——作为宗室,作为并非王侯之爵的宗室,一生的平顺无忧是足以保障的!

    ——甚至,刘病已都不需要担心被莫名其妙地牵连进什么大案中!

    ——因为他没有父母兄弟姊妹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如果刘病已只是一个寻常的宗室子弟,那么,张贺完全不必再有任何的忧虑了!

    ——哪怕是立刻闭眼,他也完全可以对自己的旧主说:“我已为少主尽心尽力,万事皆备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可是——

    刘病已不是寻常的宗室子弟!

    ——张贺的旧主更不是寻常的身份!

    张贺太清楚刘病已的身份意味着什么呢!

    ——嫡庶、宗统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——作为是先帝长子的唯一血脉,无论是谁,都不能不承认,刘病已才是先帝的正统嫡裔。

    ——因为先帝的长子也拥有着副君的身份,是堂堂正正,不容错认的皇太子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——若仅仅是如此,刘病已顶多也就是更淡泊一些,受些压制……当然,也有可能被高高地捧着,实际上却倍受猜忌。

    ——毕竟,继先帝之后,即皇帝位的,不是先帝的长子,而是少子!

    ——再如何贵重的身份,既然没有成为皇帝,也就谈不上尊贵无匹了……

    ——可是……偏偏继先帝而立的少子……不仅谈不上名正言顺……甚至可以说是,但凡有点见识的人都会对这位天子的即位……有点异议的念头

    ——这样的情况,刘病已的身份就格外让人不舒坦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张贺不是真的没有想过某些事,但是,他很清醒——可以说,太子家吏中,经历过父亲骤然下狱,不久便自杀……的张贺,是少有的现实派。

    对先帝,对现实……张贺都不似很多人那样,心存乐观的幻想。

    因此,哪怕是现在,哪怕所见所闻都在告诉张贺——他所想的不一定是奢望!

    张贺仍然无法安心。

    ——人心是会变的!

    张贺不相信的是霍光!

    ——尤其是霍光这两年越发专断的举动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张贺担忧的不仅是霍光会如何选择今上之后的继统之人,还有若是有那么一天……刘病已真的……达成他所……奢望的那件事……霍光又会如何……

    ——霍光看重刘病已……看重过去的一切!

    这些,张贺很清楚,但是——有多么看重呢?

    ——能与他的权势……家人……更重吗?

    张贺看不透霍光,自然也就无法确定……因此,哪怕自己的身体已经油尽灯枯了……他也全力撑着……

    ——他不放心……

    ——哪怕他的弟弟已经给了隐晦的承诺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张安世对家人终究是心软的,护送张贺回来时,知道他如今最在乎的还是刘病已,便避着人,在他的耳边说了一句话:“卫太子之孙,自是尊贵无比。”

    ……尊贵无比……

    ——这其实已经不是暗示了……

    ——除了至尊……还有谁能尊贵无比?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张贺当时也是惊喜非常,但是,很快,他便又想到另一件事。

    ——尊贵无比……

    ——张安世是尚书出身,最讲究字句……

    ——明明有很多词可以用的……

    ——为什么他就用这四个字?

    张贺并不是咬文嚼字,而是……这四个字……

    ——之前并不是用在天子身上的……

    ——而是……

    ——对大汉第一位大司马大将军的形容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其实,那也就是一则传言。

    元鼎五年的岁末,皇帝忽然诏卫青尚平阳公主。(注1)

    当时,卫青的两子,阴安侯卫不疑与发干侯卫登刚则与其它一百零四名列侯一起,坐酎金有轻及色恶者,被劾以不敬,而被失侯。

    几乎是在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,诏书就颁下了,举朝上下只能一边揣摩着公主与两个小爵的轻重,一边将准备好劾章收了起来。

    ——弹劾谁?

    ——卫不疑与卫登都不过才十二岁,酎金这种事,能是他们准备的吗?

    ——当人人都是甘罗吗?

    ——就算有很多人都是甘罗,卫青的这两个儿子也不是!

    ——年年九月都是献酎,他们的酎金一向都是卫青准备好的。

    也不能怪百官见风使舵,虽然卫青的三个儿子的列侯之爵来得太容易了,但是,也是正经的列侯不是?!各一千三百户呢!可是,元鼎元年,卫伉坐矫制不害,免。时隔四年,卫不疑与卫登再次失侯。卫氏一门五侯,至此已失三,除了卫青,冠军侯霍嬗也尚幼,虽然得皇帝的宠信,但是,也着实不成气侯?

    ——谁不会揣摩揣摩?

    ——是不是皇帝对卫氏……终于厌了?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——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反应了!

    ——可是,皇帝的反应更快……

    ——与往常一样,皇帝根本没有给任何人出声的机会!

    ——当然,皇帝没有说不准上针对卫青的劾章,不过,谁心里又不会惦量呢?

    ——就好像元朔六年春,卫青坚持在日食之后出征,出兵十余万骑却只斩获三千时,皇帝也没有发话不准百官表现应有的耿直忠贞,同样,皇帝也只是下了一道诏书。

    ——赦天下!

    ——为什么赦天下?

    ——因为大将军巡朔方,斩首虏万八千级!

    ——至于为什么明明是三千,皇帝却认为一万八千……

    ——因为元朔五年的春天,大将军出朔方,斩首虏万五千级!

    ——同样的道理,为什么到了夏天,失两将军,亡翕侯的大将军仍然能受赐千金,有司甚至奏请置武功赏官?

    ——因为大将军两次出朔方,共斩首虏一万九千级,所以,皇帝要犒赏那些跟随大将军的将士!

    ——什么?!不能这样算军功?!重复了?!

    ——北阙很好认,慢走,不送!

    ——那是孝武皇帝,不是听了功臣的教训,还能称善的孝惠皇帝!

    ——更何况,就是教训孝惠皇帝,曹参也是大汉元勋,也不是随便的一个官吏!

    ——跟皇帝讲理?跟孝武皇帝讲理?!

    ——孝武皇帝一朝有很多能臣、名臣,不过,直臣……只有一个汲黯!

    ——谁会,谁又敢跟那位天子过不去?

    元朔六年时,不会有人敢做的事情,到元鼎五年,就有人敢做了吗?

    ——显然不会有!

    ——当然,没有人敢做某些事,不代表没有人敢说话。

    ——毕竟,卫青曾是平阳侯的家奴,而平阳侯便是平阳公主的第一次下嫁的人,而卫青在平阳侯家是做骑奴的,还是跟随公主的骑奴……

    ——这不是什么秘密,因此,难免就有些人议论了。

    ——当然不是很好听!

    ——什么主奴……什么攀附……什么私夫……都出来……

    ——虽然元光五年,尚平阳公主的曹时就薨了,而平阳公主也没有寡居太久,便再次下嫁了同样是元勋功臣之后的汝阴侯夏侯颇,直到元鼎二年,夏侯颇因与父御婢奸而获罪自杀,平阳公主才再次寡居。(注2)

    ——卫青却早就孝武皇帝即位之初便离开了平阳侯家。

    ——这更不是什么秘密。

    因此,那些议论并没有多少相信,可是,尽管如此,还是很快就传开了一个消息。

    ——皇帝什么会忽然让大将军尚主?

    ——因为平阳公主不愿寡居,便向皇后提了大将军,皇后又皇帝说了,皇帝便顺水推舟了……

    ——当然,平阳公主也没有说的太露骨,只是跟皇后说了,她问左右:“列侯谁贤者?”左右皆言大将军,她也笑着说了:“此出吾家,常骑从我,奈何?”不过左右都说:“于今尊贵无比!”(注3)

    ——这种言语隐晦的传言听着显然比那些艳色的传言更可信了……

    ——只需要忽略平阳公主是皇帝之姊,而元鼎五年,皇帝已经四十五岁了……就可以了……

    ——事实上,众人关心的本来也不是平阳公主,而平阳公主左右所说的那句话。

    ——“于今尊贵无比!”

    ——尊贵无比……

    ——上有天子,谁敢这样说!?

    ——可是,偏偏就有人说了……而且传开了!

    ——谁的心里能不多想想?

    张贺同样不能不多想。

    ——张安世这样说……是不是另有深意……

    张贺相信自己的弟弟不会无的放矢,因此,他不需多想就能明白张安世的暗示——霍光一定会如孝武皇帝对卫青一样维护刘病已,并且保证他的“尊贵无比”。

    张贺相信张安世的承诺,却因此更加忧虑了……

    ——霍光会那样做……可是,刘病已呢?

    ——那个孩子会相信霍光吗?

    注1:卫青的尚主的时间不确定,不过,肯定是在元鼎二年之后,因此,易楚就找了元鼎五年,卫不疑与卫伉失侯这个时间点。

    注2:《史记.樊郦滕灌列传》【子侯颇尚平阳公主。立十九岁,元鼎二年,坐与父御婢奸罪,自杀,国除。】夏侯颇嗣侯是在元光二年。司马迁的称谓一向考究,不可能用“平阳公主”指代两位公主,因此,平阳公主的第二段婚姻应该是与夏侯颇结合的。

    注3:《汉书.卫青霍去病传》【初,青既尊贵,而平阳侯曹寿有恶疾就国,长公主问:“列侯谁贤者?”左右皆言大将军。主笑曰:“此出吾家,常骑从我,奈何?”左右曰:“于今尊贵无比。”于是长公主风白皇后,皇后言之,上乃诏青尚平阳主。】这一段的时间描述错误太多,可信度不高,但是,禇氏对《史记》的补记中也有相似的内容,推测在当时,这个故事可能是有所流传的,因此,易楚只取了其中的对话。(未完待续,如欲知后事如何,请登陆,章节更多,支持作者,支持正版阅读!)(未完待续。)